王禎和小說中語言混雜與第三空間建構之研究
dc.contributor | 須文蔚 | zh_TW |
dc.contributor | Shiu, Wen-Wei | en_US |
dc.contributor.author | 陳亭潔 | zh_TW |
dc.contributor.author | CHEN, Ting-Chieh | en_US |
dc.date.accessioned | 2024-12-17T03:17:15Z | |
dc.date.available | 2024-02-01 | |
dc.date.issued | 2024 |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本文嘗試探索王禎和對於「真實的聲音」所求為何,藉由後殖民理論中的幾個觀點加以觀察。王禎和捕捉的「真實的聲音」首先透過語言的混雜展現。混雜在後殖民的理論中作為抵抗單一語言論述的手法並非少見,而擁有多重殖民經驗的臺灣在語言的摻搭混融,更是歷來創作者們不斷進行的嘗試。面對這種多音多語社會空間,王禎和藉由其對於空間感官的敏銳觀察,嘗試透過文字重新構築。有關王禎和小說語言的混雜手法,已多有論者討論過,本章試圖進一步細究其不同階段的作品中在書寫技巧上的細微差異,展開小說家創作過程中歷時性的觀察,從早期對於寫作技法的試探、語言混用的拿捏,到《美人圖》與《玫瑰玫瑰我愛你》則可見其對於書寫的實驗益發大膽,透過插入各種平面媒材(字體字型、排版、標點符號、圖片、歌譜⋯⋯),對於不同語言、不同媒材的混用,突破了書面文字原有的空間維度,不僅僅是對閱讀行為的擾亂,似乎更是反映了小說家創作時所身處的時空環境中的嘲雜與喧鬧,而小說家透過平面媒介不同體裁形式的摻搭作為刺激,帶給讀者喧鬧的經驗感受,到更後期的〈人生歌王〉、〈老鼠捧茶請人客〉甚至未完成的遺作《兩地相思》中,讀者可以發現,這幾篇小說似乎是離開了《美人圖》與《玫瑰玫瑰我愛你》中對於社會問題的指控,回到過去對於社會中的邊緣人物的關懷,然而透過史碧華克的提問,再一次的去思考小說中的人物與敘述者的關係,敘事者如何渡讓說故事的位置,作為接近從屬者發言的可能。又,小說家對於語言的敏銳與其身在的時空相互共鳴,形塑「第三空間」的可能,呼應空間理論中對於真實與想像的重構,展現後殖民理論中「超越」(beyond)的能動性,召喚一個讓異質並陳發聲、與權力抵抗協商,重設自身視野,到達「從未見識的空間」,成就其對於「真實聲音」的探究。 | zh_TW |
dc.description.abstract | none | en_US |
dc.description.sponsorship | 國文學系 | zh_TW |
dc.identifier | 60820032L-44744 | |
dc.identifier.uri | https://etds.lib.ntnu.edu.tw/thesis/detail/bd3c29c2656c35fed14b848a84838611/ | |
dc.identifier.uri | 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22690 | |
dc.language | 中文 | |
dc.subject | 王禎和 | zh_TW |
dc.subject | 語言 | zh_TW |
dc.subject | 混雜 | zh_TW |
dc.subject | 代言 | zh_TW |
dc.subject | 第三空間 | zh_TW |
dc.subject | none | en_US |
dc.title | 王禎和小說中語言混雜與第三空間建構之研究 | zh_TW |
dc.title | Hybridity and Third Space in Wang Chen-Ho's novels | en_US |
dc.type | 學術論文 |
Files
Original bundle
1 - 1 of 1
No Thumbnail Available
- Name:
- 202400044744-107069.pdf
- Size:
- 3.77 MB
- Format:
- Adobe Portable Document Format
- Description:
- 學術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