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單位

Permanent URI for this communityhttp://rportal.lib.ntnu.edu.tw/handle/20.500.12235/14

Browse

Search Results

Now showing 1 - 10 of 19
  • Item
    國中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及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之意見調查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6-12-??) 苗迺芳; 李景美; 劉美媛; 何慧敏; 魏秀珍
    本研究旨在探討台北縣某高級中學國中部教師對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看法,做為未來發展物質濫用預防教育介入方案的基礎,以預防青少年的成癮 物質濫用行為。本研究採用系統抽樣法、設計結構式問卷來蒐集資料,回收有效問春64份(有效回收率87.67%)。重要的研究結果如下: 一、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高,特別需要學習的內容,學生為「發展生活技巧」,家長為「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 二、教學年資21年以上、沒有擔任導師、班上有高關懷學生的教師,認為高關懷學生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需要程度較高。 三、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可行做法包括學校、家庭與社會三者配合落實推動親職教育,邀請專家學者辦理親職教育講座、成長團體或成長營, 成立家長團體等。 四、推動高關懷學生和家長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最大阻力源自於家長的認知不足、態度冷漠及觀念偏差。 根據研究結果,建議加強父母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的知能以發揮家庭功能、設計適當課程來提昇國中生的自我效能、強化學校與家庭的溝通管道以建立學校、家庭和社 會的物質濫用預防教育網絡等。
  • Item
    青少年藥物教育需求研究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0-05-??) 賴香如; 李碧霞; 李景美; 彭如瑩
    為建立本土化及適用於國內一般青少年的藥物濫用防制教育,本研究採 用質性研究法中的焦點團體訪談法,於八十七年十二月至八十八年一月間,以臺 北市文山區實踐國中一年級學生六十名(男、女各三十名)為對象,進行六場次、 每次一百分鐘的訪談,以了解學生對藥物教育的需求。 本研究的主要發現如下:1.在校園和社區內,國中生使用的成癮物質以香菸最常 見,酒、檳榔、強力膠和安非他命偶爾見到。使用的原因可分為個人、家庭、學 校、同儕和社會等五類。2.為避免自己或友人染上成癮物質,受訪者會採用澄清 與強化觀念、謹慎擇友、從事正當休閒、擴充個人資訊和資源等方法。3.當友人 邀約使用成癮物質,受訪者的拒絕策略可分為直接(如:勇敢的說不、婉轉推辭等) 和間接(如:轉移或岔開話題、提供替代品、以警車鳴聲或哨音嚇阻等)兩類。4.學 校欲協助學生避免成癮物質,應兼顧硬體和環境、督導與管理、宣導教育、輔導 工作、替代性活動、教師角色模範、與家庭和社區結合等層面。受訪學生認為學 校現有的藥物濫用防制教育具有部分效果,但生活層面的內涵可再加強。5.藥物 教育需求方面:(1)課程內容應涵蓋:藥物濫用資訊(如:藥物的定義、種類、影響、 成份、功用、辨識方法、來源、製造和吸食方法等)、拒絕成癮物質的方法、相 關法律規範等。(2)建議理想授課人選包括:教育人員、政治與專業人士、有相關 經驗者、明星和公益人物等。(3)教學方法以多樣化、提供參與式與互動式的動態 化教學(如:有獎徵答、遊戲、演戲、話劇比賽等),較具教學效果。建議未來在推 動藥物濫用防制教育工作時能結合家庭、學校和社區的力量,強化生活層面相關 技能的傳授;並針對藥物濫用高危險群學生進行藥物教育需求研究。
  • Item
    北市國中學生家長之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與藥物教育需求
    (健康促進與衛生與衛生教育學系, 2001-12-??) 彭如瑩; 李景美
    本研究旨在瞭解台北市國中學生家長對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及藥物教育需求的情形,並分析與社會人口學變項、家庭因素、藥物濫用認知、態度及行為的關係,作 為未來規劃家長及社區民眾藥物濫用預防教育防制工作的參考。本研究母群體為民國八十九年一月份在學的台北市公、私立國民中學學生家長,共計104,262 位。以分層隨機抽樣方式抽出八所國中一、二、三年級各一班的學生家長為對象進行結構式問卷調查。施測時間為民國八十九年一月,採自填問卷的方式蒐集資料, 透過學生將問卷回家交由家長填答,共計發出問卷690份,有效樣本數628人。 研究結果發現在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方面,受到家長大體上經常會對子女採行預防措施,且超過五成家長總是會採行督導子女行為的預防措施,但仍有部分家長較 少與子女溝通及善盡家長角色的預防措施。在藥物教育需求方面,大部分的家長表示需要學習藥物基本資訊、溝通、協助子女發展生活技巧、督導子女行為及善盡家 長角色等教育內容。家長在藥物濫用知識測驗的答對率為69.9%,但對於藥物的基本概念的認識及藥物濫用相關法律規範等兩方面的知識較為欠缺。家長獲得藥 物資訊管導以電視(83.3%)、報紙(82.7%)、宣導資料(51.8%)、雜誌、期刊(51.0%)為主。在藥物濫用態度方面,大部分受測家長表示 不贊成使用成癮性藥物。在藥物濫用行為方面,大多數家長不曾使用成癮藥物,僅一人成曾使用過,此外大多數的家長是不曾吸菸、喝酒、嚼檳榔,但仍有部分家長 曾使用過,分別約有二成及二成六的家長一個月內曾吸過菸、喝過酒,另有一成四的家長曾嚼過檳榔。 受測家長的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與藥物教育需求之間有顯著低相關,顯示採行愈多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的家長,其有較高的藥物教育需求度。受測家長的社會人 口學變項、家庭因素及藥物濫用認知、態度及行為等十八個預測變項,能顯著預測家長對預防子女藥物濫用措施,而無法顯著預測整體藥物教育需求,但卻發現藥物 濫用認知變項皆能顯著預測五項藥物教育需求。 本研究結果可提供相關單位制定完整的家長與成人藥物教育計畫的參考,並建議在社區或學校中進行實驗研究,在設計藥物教育時,尤應加強家長協助子女發展生活 技巧方法實施藥物教育課程。
  • Item
    論道德問題與教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78-06-??) 高廣孚
  • Item
    論自由與教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0-06-??) 徐宗林
    教育為個人社會化的過程,因此,教育所屬的層面,除了個人的身心二個層面外,社會的層面對教育的影響至深且鉅。在教育日益成為社會的一項制度之後,教育在組織性活動的互動下,難免會受制於社會的制度。因此,當一個社會制度影響到個人的自由時,自由的呼聲就大受人們的重視。  近來國內政治開放風氣的帶動下,使經濟、文化、教育的自由化為之加快了速度。面對此一快速的社會變遷,教育與自由的關係,究應如何維持?遂為教育人員所關注的一項問題。本文利用文獻分析方法,對自由的相關問題,諸如:自由的需要、自由的類別、自由意志等,均有所探討。為期明瞭自由與教育的關係,隨後又對自由與能力、自由與選擇、自由與責任、自由與規範及自由與人文加以研討。不過,在研析此類問題時,皆以教育為探索的領域,其目的即在了解如何利用教育對這些問題加以探討,並試圖陳述教育所能盡力之處為何?相信在瞭解了自由與教育的關連性後,教育工作者當不致於在教育實施上,濫用自由或誤用自由。
  • Item
    西方自然主義教育思想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6-06-??) 徐宗林
    From historical points of view Naturalism has greatly influenced Western education both in the aspect of educational theory and educational practice. In the past the Naturalis-tic educators discovered that in the affairs of man's education man is a part of nature and he cannot separate himself from it. Like other life forms rnan is a growing being affected by biological rules and natural laws. Thus the education of man should follow the path of natural development, not the customs of human society.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natural development from within. It is incorrect to consider that education is a process of formation from without. In regard to the practice of education, Naturalism has strongly emphasized the value of early education of children. The Naturalist also regards children as independent individuals. Freedom, activity, growth and experience are the watch-words of the Naturalis-tic educators. Therefore, that the child-centered education movement and the progressive education move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have been derived frqm Naturalism is accepted by most educational historians in the Western World. This study tries to concentrate on the following aspects: the main suggestions of Naturalism in regard to man's position in the kingdom of nature and his relation to nature, the educational principles of Naturalism, the ideas of Naturalistic teachers, the contributions of the Naturalistic educators of the West, and a brief conclusi
  • Item
    清末民初軍國民教育思潮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4-06-??) 瞿立鶴
    軍國民教育,為本諸「文武合一,德術兼備」觀念,欲藉教育歷程,培養國民具有軍人知識、技能、習慣、態度、理想與情操,用以愛護民族,效忠國家。內抗專制,外禦強敵,以求民族統一,國家獨立之謂也。清末民初軍國民教育,為學者專家在民族主義教育思潮下,所提倡出之保國衛民的教育主張。綜觀其遞嬗演變,約可分為三類:一、學堂尚武教育思潮學堂尚武教育,為新式學校中,增列兵式體操、及體育競技科目,培養尚武精神,以除從前文弱書生之積習。用以強身衛國。此類教育思想,起自光緒二十年左右,至光緒二十七年前後為止。二、全民皆兵教育思潮全民皆兵教育,為全體國民藉教育歷程,培養健康身體,尚武精神,愛國觀念,平時各務其業,戰時保國衛民。此類思想,起自光緒二十八年左右,至民國七年前後止。三、學校軍事訓練教育思潮學校軍訓教育,為學校增列軍事訓練課程,欲藉教育歷程,培養文武兼備,德術兼修,負起保國衛民責任。此類教育思想起自民國八年左右,至民國十八年前後止。
  • Item
    馬瑞坦教育思想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9-06-??) 徐宗林
    馬瑞坦(Jacques Maritain 1882-1964)生於法國;大學前之教育,亦在法國完成。他曾至德國進修研究;之後歸化於美國,為當代美國天主教教育哲學家,亦為教會中鼓吹新多瑪斯哲學思想,並推行人文教育思想之學者。氏對近代教育理論與實施,因受唯物主義、功利主義、實用主義及科學至上論的影響,使教育活動失去了方向性、目的性及意義性,因而導致教育走向盲動的狀態。再由於這些思想結構的影響,以至於人對自己的評析,失去了傳統思想中對人的尊重,從而蒙蔽在物質層面,喪失了對人精神能力的肯定。影響所及,教育活動中,個人地位為之沒落,方法為之失誤、教材為之不當,問題重重,亟待解決。晚近,從教育的失誤,因而引發了當代文明的危機。馬瑞坦也是一位企求透過教育,來扶正人類文明發展上失調的教育思想家。一種培育來日適宜的「人」,以解救人類文化的危機乃是他對教育所作的深切期盼。
  • Item
    人文主義教育思想之研究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85-06-??) 徐宗林
    This is a study concerning humanistic education in the West from a historical point of view. It contains mainly three parts. In the first part of this study the histori-cal background, meanings and fundamental themes of humanism are observed in details. The second part of this study contains humanists' educational ideals, contents and methods. Later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eachers and humanism is discussed. Then some humanist educators are introduced from the period of the Renaissance to the present time. In the last part an evaluation of humanistic education is presented.
  • Item
    論平等與教育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1991-06-??) 徐宗林
    平等是現代社會追求的一種理想。人們期望生活在一個和諧,有秩序,互相尊重的社會環境裡;人人皆能立足於平等的出發點,公平地各盡一己的能力,以獲致自己所欲實現的目的。顯然,一個不重視平等的社會,各人努力發展的出發點,就會有一些不平等的限制,其結果愈有可能造成社會的不平等現象。教育上重視平等的價值,已經為近代學者所承認。因此,為了探討平等與教育的相互關連,特就平等的涵義,平等與不平等,平等觀念的演進及平等與教有,諸如:平等與教育機會、個別差異、教育政策、課程、教學與教師方面之關連,各有所探討。教有平等的意義,由這些問題的商討中,似可以清理出一個較為明確的輪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