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程玉秀"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20 of 98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A Learner Training Program for Beginning ESL/EFL Writing Classes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1998-10-??) 程玉秀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Code Switching and Bilingual Grammars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1986-05-??) 程玉秀; 謝國平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EFL Learners' Listening Comprehension Anxiety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5-01-??) 程玉秀
    許多學者認、為聽力理解在第二語言習得歷程扮演著相當重要的地位(Dunkel, 1986; Krashen, 1985; Long, 1985; Rost, 1990) ,卻也極可能引起焦慮(Krashen in Young, 1992; Campbell, 1999; Vogely, 1998),然而目前針對聽力理解焦慮所做的研究並不多見。鑑於焦慮對聽力理解可能帶來不利影響,本研究以23 位英語外語學習者為資料收集對象,歷時一學期,以探討聽力理解焦慮的來源和變化。此外,本研究也探討聽力理解焦慮、學習者自覺的聽力程度、和聽力課堂表現間的相關性。研究者首先針對學生每節課後所填寫的開放性問卷進行質性分析,結果顯示聽力理解焦慮的來源大抵可分成四大類,各與輸入語言、訊息處理、教學、和個人因素有關。而單變量重複量數分析結果顯示學習者一學期內的聽力理解焦慮程度相當穩定,期初、期中、期末所報導的焦慮、程度間並無顯著差異。相關分析結果則發現焦慮和聽力課學期成績及學生自覺的聽力程度呈負相關;但自覺的聽力程度和焦慮程度間的相關性高於學期成績和焦慮間的相關性。研究結果對理論和教學的社示則在文未有所討論。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EFL Students' Writing Anxiety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英語學系, 2004-10-??) 程玉秀
    本研究旨在從英語外語學習者的角度來探索外語寫作焦慮的來源,持以提供有心營造低焦慮學習環境的寫作教師一些教學上的建議。研究採多重方式收集資料,主要資料則藉由以下方式收集: (1)以開放式問卷請學生描述自己寫作焦慮的經驗;(2) 讓學生針對撰寫期末報告過程所經歷的焦慮,自由選擇繳交寫作反思作業; (3)深度訪談學生對英語寫作的看法和成覺。次要資料則持由探討文獻獲得,給以補充主要資料的分析結果。本研究發現學生的寫作焦慮主要來源有四,涵蓋教師的教學方式、學習者對寫作的相關信念、學習者對自我的看法、以及人際壓力。根據研究發現,本文針對外語寫作教學提供了一些建議。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EMI 政策中的教師代理:不同的案例研究
    (2023) 楊芮奇; Bezzazi, Rachid
    本研究探討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一所大學與在卡達的一所大學,全英語授課(EMI)政策中的教師能動性(Teacher Agency)。該兩所大學採取不同的全英語授課政策。為瞭解兩所大學的教師行使或忽略其能動性的情形,本研究採用定性研究方法,針對多項全英語授課課程相關議題進行探討。本研究收集了阿拉伯聯合大公國與卡達兩地的教育部(Ministry of Education, MOE)及上述兩所大學對全英語授課政策的官方文件,並訪談了24位學科教師;透過官方文件和訪談資料的多重檢核(triangulate),以確保研究結果的可信度並防止偏差。研究結果呈現,兩所大學的學科教師對其學校的全英語授課政策有不同的理解與實行方式。經對照不同的教師能動性架構,本研究發現有些屬於教師全心全意執行全英語授課政策者、有些教師則藉由同時使用英語與學生母語(阿拉伯語)來順應全英語授課政策、而有些教師乃竭盡所能推動全英語授課政策,甚至遠超政策要求地設法確保學生成功完成全英語授課課程;但兩校都沒有教師表現出抗拒全英語授課政策的跡象。研究發現顯示,在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大學,中觀層級人員要求學科教師嚴格遵守既定的全英語授課政策;而卡達的大學,其管理層對授課教師採取自由放任的方式;但兩個大學的授課教師都被排除在此類政策的規劃和發展之外。這兩種中觀層級的政策實施方式,似乎都無法有效地幫助學生透過英語進行學科知識的學習。本研究之重要性在於其發現支持先前研究的呼籲─中觀層級的行動者應讓微觀層級的人一同參與討論課程相關議題,並將他們視為積極的合作夥伴,而不是成為去脈絡化現成政策的被動接受者。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Evaluation of Ability Grouping and Mixed-Ability Grouping Practices in Junior High English Class
    (教育研究與評鑑中心, 2007-06-??) 程玉秀; 施青吟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Language Use in Taiwan: Language Proficiency and Domain Analysi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研究發展處, 2004-04-??) 葉錫南; 詹惠珍; 程玉秀; Hsi-nan Yeh, Hui-chen Chan, and Yuh-show Cheng
    臺灣1950年代以來長期的國語運動,導致本地人的語言使用有由母語移轉到國語的現象。然而,1980年代後期的政經變化重新燃起這些母語的活力。在日常生活中,包括媒體傳播、甚至教育體系中,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語又活躍了起來。 為了瞭解母語與國語間的移轉現象,本研究檢視閩南、客家、原住民三個族群的國語與母語的語言溝通能力與使用情形,同時探討了此二者與個人因素如年齡、性別、教育程度、以及使用場域之間的關係。過程中,外省族的國語使用亦納入分析,以作為比較的參考。 研究發現,國語及母語的語言能力與個人年齡、性別及教育程度有顯著相關。各族群整體的語言使用,基本上驗證了Fishman的場域分析理論。而臺灣地區母語與國語間的語言移轉程度,在三個族群間有可當大的不同。與以往相較,閩南語對國語展現了較強的抗拒,甚至有了逆轉的現象;客家語則延續長期以來朝國語移轉的趨勢;而原住民語言朝國語的轉移則似乎日益加劇。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A Learner Training Program for Beginning ESL/EFL Writing Classes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Airiti Press Inc., 1998-10-01) 程玉秀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The Effects of Rhetorical Task Type, English Proficiency, and Writing Anxiety on Senior High School Students' English Writing Performance
    (英語學系, 2009-09-??) 蔡必箴; 程玉秀
    在大學入學考試中心所主辦的學科能力測驗(學測)和指定科目考試(指考)裡,英文寫作是英文考科必考項目;但學測和指考的英文寫作所著重的文體不盡相同。學測英文寫作以敘事文為主,而指考的英文寫作則重說明文和描述文。由於學測所設定評量的知識和能力比指考來得基礎,學測和指考英文寫作所著重文體之不同似乎表示試務單位假定敘事文比說明文來得容易。為了要驗證這種假定,本研究試圖比較敘事文和說明文兩種文體對高中生英文寫作表現之影響。有鑒於英語文能力和寫作焦慮對英文寫作也可能造成影響,本研究同時探究上述兩種文體類型與英語文能力或寫作焦慮的交互作用。此外,本研究也收集學生對不同英文寫作文體的看法。研究結果顯示文體類型的主要效果及其與英語文能力或寫作焦慮的交互作用,皆未達顯著水準;但英語文能力的優劣和寫作焦慮的高低則分別對學生的英文寫作表現有顯著的影響。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寫作題型、英語文能力和寫作焦慮對高中生英文寫作之影響
    (2008) 蔡必箴; Tsai, Pi-chen
    英文寫作是台灣的大學入學考試必考之項目,但學測和指考所著重的方向卻不盡相同。根據大考中心所頒布的考試說明,學測英文寫作的主要題型為敘事文;而指考則著重說明文。為了更了解大考英文寫作題型的差異和先後順序的安排,本研究以調查兩種寫作題型對高中生英文寫作表現之影響為目標;此外,學生的英語文能力和寫作焦慮的程度是否會和不同寫作題型有交互作用,學生對英文寫作的看法,也被列為探討的範圍中。本研究以四班學生為實驗對象,男生有七十七人,女生有七十四人。施測內容包括:兩種題型的英文寫作測驗、緊接在寫作測驗後的問卷、濃縮版的中級外語測驗、第二外語寫作焦慮量表和背景資料問卷。 研究結果顯示雖然大部分實驗對象偏好敘事文且覺得說明文比敘事文難度更高,但這兩種不同的英文寫作題型對實驗對象的英文寫作表現無顯著差異,而英文寫作題型、實驗對象的英語文能力和寫作焦慮,兩兩並無交互作用。不過,英語文能力的優劣和寫作焦慮的高低,分別對學生的英文寫作表現有顯著的影響。兩種不同的寫作題型對低寫作焦慮組的英文寫作表現有顯著影響,他們的敘事文得分高於說明文。除此之外,學生抱怨單字和文法的使用是他們英文寫作上所遭遇的兩大難題。本研究的結果可作為大考中心檢視英文寫作測驗發展的參考,也可供英文老師精進寫作教學活動的設計。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不同聽讀學習方式與文類的搭配對於單字學習之影響
    (2007) 程映蓁; Ying-jen Cheng
    先前研究指出,單字可藉由閱讀或聽的過程中有效習得,然而針對聽、閱讀或同時聽讀等方式習得單字的相關比較卻相當有限。故本研究旨在探討不同的聽讀學習方式與文類的搭配對於單字習得的影響。 本研究以三班高二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共計一百二十一人。施測教材為兩篇不同文體之文章,分別為「敘述文(故事體)」與「說明文」。教學方式共有三種:(1)唯讀:藉由閱讀文章之過程來學習。(2)唯聽:藉由聆聽文章之過程來學習。(3)聽讀:閱讀之過程中,輔以老師的逐句朗讀來學習。為探討不同聽讀方式與文類搭配之學習成效,三班學生分別以上述三種聽讀方式進行學習,每班再各分為兩組,分別由「敘述文」與「說明文」來學習。共計六組。為測量學習成效,進行三次單字測驗。測驗內容為英翻中測驗(recall test)與單字選填測驗(recognition test)。而三次測驗分別為:施測前一週之前測(pretest),施測後之後測(immediate posttest),施測過一週之追蹤測(delayed posttest)。另於後測結束後,請受試學生填寫問卷,以輔助評估學習時的動機、專注力、焦慮度以及對教材的理解度,作為分析之參考依據。 本研究結果指出,不同的聽讀學習方式對於單字的習得有顯著影響。唯讀及聽讀組的學生在單字學習上比唯聽組顯著優異。而一週後的追蹤測發現,三組在英翻中的單字測驗上沒有顯著差異,然而在單字選填的測驗上,唯讀組及聽讀組的表現依舊顯著優於唯聽組。但就學習保留率來說,唯聽組表現最佳,有極高的保留率;相較之下,另外兩組卻有顯著遺忘。此研究中,上述三種學習法在敘述文與說明文中的成效無顯著差異。此外,問卷分析的結果顯示,本實驗受試者於施測時的學習動機、專注力及焦慮度和單字學習成效並未呈現顯著相關。然而,學習者對於文章的理解度和單字學習成果卻有顯著相關。針對以上發現,本研究分別統整出不同聽讀學習方式對於單字習得的影響,並於最後提供教學上的運用策略及後續研究的方向。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整合型研究
    (2011/04-2011/12) 張武昌; 許月貴; 林至誠; 程玉秀; 陳浩然; 陳秋蘭
    本計畫以五個角度(五個子計畫)檢視已實行八年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育之成效,檢討英語課綱並提出建議。第一個子計畫回顧國內現有對高中、國中、小學課程相關研究,找出學者專家對國內英語課程之看法;第二個子計畫比較東亞各國【中(含香港)日韓】等地之高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異同;第三個子計畫比較各國高中、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字彙;第四個子計畫探討國內中小學英語師資現況,並規劃出英語教師應具備之英語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第五個子計畫則探討中小學內學習資源現況及教師使用學習資源的情形,以了解國內英語學習環境之建構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整合型研究
    (2011/04-2011/12) 張武昌; 許月貴; 林至誠; 程玉秀; 陳浩然; 陳秋蘭
    本計畫以五個角度(五個子計畫)檢視已實行八年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育之成效,檢討英語課綱並提出建議。第一個子計畫回顧國內現有對高中、國中、小學課程相關研究,找出學者專家對國內英語課程之看法;第二個子計畫比較東亞各國【中(含香港)日韓】等地之高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異同;第三個子計畫比較各國高中、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字彙;第四個子計畫探討國內中小學英語師資現況,並規劃出英語教師應具備之英語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第五個子計畫則探討中小學內學習資源現況及教師使用學習資源的情形,以了解國內英語學習環境之建構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中小學英語課程綱要整合型研究
    (2011/04-2011/12) 張武昌; 許月貴; 林至誠; 程玉秀; 陳浩然; 陳秋蘭
    本計畫以五個角度(五個子計畫)檢視已實行八年之九年一貫課程綱要在英語教育之成效,檢討英語課綱並提出建議。第一個子計畫回顧國內現有對高中、國中、小學課程相關研究,找出學者專家對國內英語課程之看法;第二個子計畫比較東亞各國【中(含香港)日韓】等地之高中、國中、小學英語課程之異同;第三個子計畫比較各國高中、國中、小學教科書中的字彙;第四個子計畫探討國內中小學英語師資現況,並規劃出英語教師應具備之英語教育專業核心能力;第五個子計畫則探討中小學內學習資源現況及教師使用學習資源的情形,以了解國內英語學習環境之建構是否有助於英語學習。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九十九年「普通高級中學英文科課程綱要」之規劃、實施與預期效果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英語文教學中心、Airiti Press Inc., 2011-05-01) 程玉秀; 葉錫南; 蘇順發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九十九年「普通高級中學英文科課程綱要」之規劃、實施與預期效果
    (英語學系, 2011-06-??) 程玉秀; 葉錫南; 蘇順發; Yuh-show Cheng, Hsi-Nan Yeh, Shun-fa Su
    教師個人的信念引導其在課堂內的教學,因此,教師對課程政策的態度和看法對於政策執行成敗具有決定性影響。本研究在九十九年「普通高級中學英文科課程綱要」實施之際,以問卷調查方式廣泛瞭解高中英文教師對新課程綱要的看法,期能藉此反映教學實務者的心聲,提供有關單位在推動及補強高中英文課綱時參考。同時,也希望本研究所蒐集到的綱要推動前教師觀點資料能彌補國內英語文課程推動前欠缺政策評估相關資料的缺憾,作為將來檢視、評鑑其成效的參照基礎。依據702 份有效問卷所得量性和質性資料分析結果,本文統整、摘述高中英文教師對新課綱的看法,並針對教師所表達的疑慮,從「政策實施與行政支持」、「教材」、「課程規劃與教學實施」、及「教師專業成長」等層面提出推動新課綱相關建言。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二個教育層級間英語為外語讀者的策略使用與焦慮之關聯
    (2012) 洪郁璇; Hung, Yu-hsuan
    本研究主要的目的在比較台灣國中生和高中生英文閱讀策略使用情形和英文閱讀焦慮程度,共有251位國中生及235位高中生參與此研究。 研究者提出四個研究問題:(一)國中生和高中生間的英文閱讀策略使用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二)國中生和高中生間的英文閱讀焦慮程度是否存在顯著差異?(三)英文閱讀策略使用與閱讀焦慮相關程度為何?(四)教育層級與英文閱讀焦慮程度對英文閱讀策略使用是否存在交互作用? 針對以上研究問題,本研究的主要發現為:(一)國、高中生的英文閱讀策略使用存在顯著差異;(二)國、高中生的英文閱讀焦慮存在顯著差異;(三)國、高中生的英文閱讀策略使用和英文閱讀焦慮程度之間具顯著中度負相關;(四)教育層級與英文閱讀焦慮程度對於全體閱讀策略使用以及對於統整型閱讀策略使用之交互作用皆不顯著,然而,其對於非統整型閱讀策略使用則存在顯著的交互作用。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研究---國中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研究
    (2004-07-31) 黃純敏; 程玉秀; 林秀珍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人文社會科學領域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研究---國中教師課程意識與教學實踐之研究
    (2003-07-31) 黃純敏; 程玉秀; 林秀珍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以提昇注意力為訴求的讀前教材對提昇原文書閱讀動機的效果及學生的偏好分析
    (2004) 黃淑真; Shu-chen Joy Huang
    從文獻發現,外語閱讀的研究常偏重認知層面而輕忽情意因素,故本研究從情意因素面探討學生專業英語的閱讀。在諸多情意因素中,動機雖常被視為外語學習成就的重要指標,但外語學習動機領域仍缺乏實際教學策略的實證研究。本研究即針對此領域,以大專原文教科書為教材,以提昇閱讀動機為目標,根據 Keller的ARCS教學動機設計理論,採用其中第一要素—注意力 (attention) 以設計讀前教材,藉以探討下列問題:(一)此類教材如何影響大專生的閱讀動機,(二)學生對這類教材的偏好,以及(三)不同偏好的學生間是否存在不同的特性。 經由便利取樣,共有來自技職體系及一般綜合大學共一百八十三名商科學生參與本實驗。實驗先進行前測,共收集了五項資料:一般學業動機、學術閱讀動機、英語學習動機、英語閱讀能力、及母語的學術閱讀能力。之後學生經隨機分派至三個實驗小組之一,各組分別依不同順序(abc、bca、cab)採用三種讀前教材:(a)生字解說,(b)心理測驗,及(c)個案研究,以配合閱讀三篇摘自專業原文書長約一千八百字的文章。 生字解說代表較傳統的認知教學,心理測驗及個案研究則為本研究主要的實驗處理。根據 ARCS理論中的提昇注意力準則,心理測驗目的在給予知覺激發,個案研究則在給予探索激發;二者均取自原文書的補充教材並翻譯為中文。實驗流程係請學生先看讀前教材、之後回答測量讀前動機的簡短問卷、再讀原文、回答相同的讀後動機問卷、再回答測試理解程度的中文選擇題。完成三次閱讀及經歷三種不同的實驗處理後,再請學生指出個人所最偏好及最不喜歡的一種讀前教材,並概述原因。 研究結果發現:(一)在前測方面,來自二技的技職生比起普通教育體系的大學生語言能力較低,但學習動機卻較高。(二)在閱讀三篇中之一篇文章時,普通教育體系的學生接受心理測驗者其讀前動機優於接受個案研究者。但整體而言,在提昇動機的效果上,以動機為目標的教材(如心理測驗及個案研究)並未優於傳統認知導向的教材(如生字解說)。(三)三種教材的學生接受度在技職生間不相上下,學生提出的正反面理由各異,顯示出主觀的成分。但在一般大學的學生間,不喜歡個案研究的學生人數較少。(四)經比較各種偏好的學生在前測分數上的差異,發現在喜好方面差異雖不顯著,但不喜歡個案研究者的一般學業動機及英語閱讀能力較不喜歡心理測驗者為低。 綜合上述四點,本研究發現下列教學及研究的意涵:(一)外語教師在運用其他一般教育環境下發展出的動機理論時應更為審慎,且應將外語的能力視為影響動機的因素之一。過去的外語動機理論均不曾將學生外語程度列為解釋動機之因素,本研究建議將此因素列入理論建構的一環。(二)教師應視學生原本的動機水準而決定是否以動機策略介入教學。如 Keller所言,當學生原本動機高時,教師應避免干預,轉而將教學專注在能力的發展;當學生動機低時,教師才需設計動機策略於教學中。(三)原文書的補充教材中,常有豐富的內容,但受限於語言能力,學生常陷於艱深的文字解碼而未能受惠,未蒙其利先受其害。因此,語言教師應妥善運用這些資源,開發對學生有益的教材。(四)個案研究滿足讀者對知識的好奇,而心理測驗提昇較為淺層的注意力,後者對學習可能較無直接助益。兩種動機策略引發的閱讀動機似有不同的性質,與母語相關文獻中對興趣或好奇之性質的分類相似。此為過去外語學習的動機研究中不曾討論過的議題,值得後續研究加以探討。
  • «
  • 1 (current)
  • 2
  • 3
  • 4
  • 5
  • »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