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sitory logo
Communities & Collections
All of DSpace
  • English
  • العربية
  • বাংলা
  • Català
  • Čeština
  • Deutsch
  • Ελληνικά
  • Español
  • Suomi
  • Français
  • Gàidhlig
  • हिंदी
  • Magyar
  • Italiano
  • Қазақ
  • Latviešu
  • Nederlands
  • Polski
  • Português
  • Português do Brasil
  • Srpski (lat)
  • Српски
  • Svenska
  • Türkçe
  • Yкраї́нська
  • Tiếng Việt
Log In
New user? Click here to register.Have you forgotten your password?
  1. Home
  2. Browse by Author

Browsing by Author "林佩欣"

Filter results by typing the first few letters
Now showing 1 - 7 of 7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從一個資源班教師的觀點來看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的問題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特殊教育中心, 2007-09-??) 林佩欣
    筆者從資源班教師的角度出發,分析目前所見普通學校實施融合教育之問題,並試圖思索改進之道,提出建言。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探討影響消費者對QR Code使用滿意度之關鍵因素
    (2013) 林佩欣
    現今人類社會已逐漸走向「行動為王」的時代,放眼望去不管是在發票、賣場DM 、商品型錄、報章雜誌、網站、百貨公司、便利商店、觀光景點、餐廳、戶外看板、捷運上的海報等等,在其一角總會發現一個方格裡有3個「回」字特徵的圖案,這個在最近漸漸開始出現在我們生活之中的小東西就是QR Code,QR Code現在已被廣泛運用在許多行動商務與行銷傳播溝通上,儼然已經成為一種趨勢。過去在消費者行為相關之文獻中,「期望確認理論」(expectation confirmation theory, ECT)常被用來評估及衡量消費者對產品或服務的滿意度及購後行為等,因此本研究將體驗、體驗價值與期望確認理論作為理論基礎,旨在探討消費者的體驗與體驗價值對消費者使用QR Code時的滿意度之影響,研究對象為台灣地區曾經有使用過智慧型手持裝置掃描QR Code任何應用的消費者,經由便利抽樣進行網路問卷發放,回收了200份有效問卷作為預試的樣本,接著再發放正式問卷,總共回收有效問卷779份,並以結構方程模型去驗證研究假說內容。本研究結果發現(1)消費者的體驗可以正向預測體驗價值(2)體驗價值可以正向預測使用滿意度(3)消費者對於目前QR Code的應用大致上抱持著負面而且不肯定的看法。因此,業者如何將創意與QR Code做結合,以吸引消費者的好奇心,讓消費者本身獲得良好的使用經驗,確實感受到QR Code可增進其生活效率與品質,以讓消費者感覺到較高的體驗價值,對於提升消費者的滿意度與QR Code的效益將會更有幫助。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日治時期基隆街(市)人口職業結構與地方參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7-06-??) 林佩欣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日治時期基隆街(市)人口職業結構與地方參與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系, 2007-06-??) 林佩欣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日治時期臺灣資源調查令之頒佈與實施
    (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 2012-12-??) 林佩欣; Pei Hsin Lin
    日本領有臺灣之後,因應施政之需求,先後規劃各種統計調查,昭和4年(1929)年起實施的資源調查也是業績之一。資源調查乃是藉著探究和記錄人和物的資源現況,做為國家總動員產業政策的指針,結果可通盤了解國家資源,明白自給自足或仰賴他國的情形。當局實施資源調查的背景,與1920年代後期日本軍部對戰爭資源的掌控有關,軍部系統強勢地介入中央統計機關,成立資源局並運作資源調查,臺灣總督府配合其政策,也於臺灣實施。1929年臺灣總督府頒佈〈臺灣資源調查令〉,著手規劃調查事項。調查持續至1942年,歷經殖產局商工課、官房調查課、官房企畫部和企畫部等統計機關,與臺灣資源調查委員會和國家總動員業務委員會等跨部會組織,動用總督府各部門之專業人員,為日治後期,殖民當局頗為重視的基礎調查。整體而言,資源調查是以統計為名,對帝國資源實施探勘和研究,對臺灣資源的蒐集和整理角度而言,留下不可抹滅的成果和記錄。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臺灣總督府統計調查事業之研究
    (2012) 林佩欣
    本文考察台灣總督府設立統計機關與實施統計調查的過程,日本在臺灣殖民五十年間,實施各項因應政策所需的統計調查,編製統計書,並舉辦統計講習會,以及開辦台灣統計協會等,形成殖民地臺灣特有的統計文化。初建期的統計機關是官房文書課,業績為《臺灣總督府統計書》與第一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前者係根據末端統計機關回報〈臺灣總督府報告例〉所載事項編製,為總督府施政的具體成績;後者為東亞首次的科學性人口調查,使臺灣的人口狀態為之明朗。獨立期的統計機關是官房統計課,業績為《臺灣人口動態統計》和《臺灣犯罪統計》,前者究明臺灣人口變動情形;後者究明臺灣的犯罪型態和性質。第二次臨時臺灣戶口調查,則呈現臺灣社會十年來之變遷樣貌。 擴展期的統計機關是官房調查課,業績為國勢調查、資源調查及家計調查。國勢調查結果成為臺灣、日本,其他殖民地人口實況參考資料;資源調查為配合對日本對外擴張政策實施,主要配合母國政策探勘臺灣資源;家計調查為瞭解臺灣地區住民收入和支出的家計狀況,主要為制訂合理的米穀價格而實施。戰爭時期的統計機關分別為官房企畫部、企畫部及總務局統計課,於此階段,各項配合控管戰爭物資和人力所進行的統計調查接力展開,最重要者,為實施昭和十四年臨時國勢調查,係以商家為調查對象,探究各項民生物資的流通,以利掌握臺灣人的消費與物資流通情形。
  • No Thumbnail Available
    Item
    評介佐藤正広《國勢調查と日本近代》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歷史硏究所, 2006-06-??) 林佩欣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25 LYRASIS

  • Privacy policy
  • End User Agreement
  • Send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