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owsing by Author "李育娟"
Now showing 1 - 20 of 30
- Results Per Page
- Sort Options
Item 《今昔物語集》〈震旦部〉と中国文献――〈医者の夢〉と〈日の遠近比べ〉を手がかりとして――(京都:法藏館出版社, 2015-05-01) 李育娟Item 《今昔物語集》〈震旦部〉と中国文献――〈医者の夢〉と〈日の遠近比べ〉を手がかりとして――(2014-01-21) 李育娟Item 僧侶の神仙術としての避穀(大阪大学古代中世文学研究会, 2007-04-01) 李育娟Item 北宋筆記對『江談抄』形成的影響(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1-07-31) 李育娟Item 北宋筆記與《江談抄》的體裁(2009-11-01) 李育娟Item 大江匡房と唐文の受容――〈楚越の竹〉という表現をめぐって――(2004-01-01) 李育娟Item 宋代筆記與《江談抄》的體裁(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2012-06-01) 李育娟大江匡房(1041-1111)是日本平安晚期最積極與北宋接觸的漢學碩儒,他曾在貿易重鎮的太宰府任官,並從北宋商人口中打聽、蒐集北宋的相關訊 息。強烈意識著鄰國動向的大江匡房認為漢詩文作品能得到北宋的認同,是能在本國誇耀的榮譽。日本學界從他的言行推測他的作品或許與北宋有著某 種連繫存在。筆者調查他晚年一本語錄體著述《江談抄》,發現此書的體裁與北宋筆記有共通的形態與特質。目前《江談抄》的研究多以「言談的記錄」或「單篇記事的中日典故考察」為主,未見針對整體構成進行全面的分析考察。筆者提出《江談抄》 與宋筆記的體裁研究,是希望能從另一個視點,尋得不同的可能性或解答。本文將透過整體的分析,探討《江談抄》一書與北宋文學之間的關聯。由於《江談抄》在現今的日本文學中歸類於「說話文學」,因此相關內容也將一併納入討論。Item 小野篁冥官說と大江匡房(2007-01-01) 李育娟Item 平安類書《注好選》與敦煌《類林》系類書(2012-09-08) 李育娟Item 成語、俗諺教學教材設計-以日語母語中級學習者為例(2022) 江宜璇; Chiang, Yi-Hsuan成語、俗諺內容豐富,僅短短幾字卻包含了深遠的寓意或故事,同時蘊含華人文化重要的價值觀、思想、歷史等豐富文化價值。對於華語學習者來說,學習成語、俗諺不僅能提升詞彙水準,更有助於掌握華人文化知識。日語熟語多源自於中文,因此日語母語學習者能較快掌握中文的成語、俗諺。然而它們的發音及表現型態和日語不盡相同,當今使用的意義可能也有所差別,使得學習者容易產生偏誤。目前學界缺乏針對日語母學習者設計的成語、俗諺教材,且教材程度多偏向高級。更少有以中日相近的成語、俗諺作為切入點開發的教材。筆者認為基於日語母語學習者的優勢,在中級時就能接觸更多的成語、俗諺。故此本研究透過文獻爬梳確立教材編寫原則,並分析日本高中國語科「古典B」課程教材中的漢文選文,統整出學習者在母語中就可能接觸過的中文成語、俗諺,最後依據學習者的學習特徵編寫教材。本研究以開發之教材實際進行教學實驗。結果顯示本教材確實能使學習者在中級階段就系統化學習中文成語、俗諺,且清楚其發音、語義、型態。另外,中文成語、俗諺的文化內涵,也能使學習者願意深化對中華文化的瞭解。Item 成語圖像教材編寫探討-以《戰國策》為例(2021) 葉品辰; Yeh, Pin-Chen成語是華語所特有的熟語,它不僅濃縮了中國歷史也融進了中華文化。然而,對於華語學習者而言,成語的學習與應用相當困難,因為成語的結構極為精煉,必須具備深厚的文化底蘊方能了解成語的涵義。目前,台灣市面上並沒有針對華語學習者所編寫的成語教材,故筆者希望能編寫一本針對初級華語學習者的成語教材。而成語是中華文化、歷史及語言的揉合體,因此,所編之教材希望能在提升學習者華語能力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習者對於中華文化的興趣。根據前人的研究結果顯示,以圖像學習外語對於二語學習者極具幫助,因此,本研究嘗試運用大量的圖像設計一本圖像化成語教材,並且以《戰國策》作為文本,教授文本中所衍伸的成語,希望能透過圖像的呈現,弭平學習者程度的不足,同時以視覺的刺激,提高學習者的學習慾望。經過資料的蒐集與教材的分析後,筆者提出編寫圖像化教材時應注意的面向,並且著手進行教材的編寫。編寫完圖像化《戰國策》成語教材後,針對第六課「畫蛇添足」實施了教材範例的試教,而學生於課後所給予的意見回饋顯示,圖像化成語教材不僅成功地引起他們對於中華文化的興趣,且圖像教學確實有助於學習者學習成語。Item 《江督都納言願文集》と《莊子》「逍遙遊」(大阪大学古代中世文学研究会, 2005-04-01) 李育娟Item <<江談抄>>與唐、宋筆記研究:論平安朝對北宋文學文化之受容(臺北市 : 文史哲, 2013-01-01) 李育娟Item 《江談抄》と冥官篁説話の生成――北宋文学との接点を手がかりに――(京都大学文学部国語学国文学研究室, 2009-03-01) 李育娟Item 《江談抄》與北宋詩話(臺北市:漢學研究中心, 2012-03-01) 李育娟大江匡房是日本平安朝晚期的漢學碩儒,《江談抄》是他在晚年令弟子藤原實兼筆錄其言談的語錄體著述,此書收錄為數可觀的中、日文人詩話, 成書年代約相當於北宋徽宗年間。本文針對此書的詩話群進行對照研究,從詩話的定義、北宋詩話的特徵、特定詩話翻案的手法等角度探討《江談抄》 與北宋詩話間的關聯。《江談抄》與北宋詩話,雖然登場人物、時空背景不同,但在故事的骨架、敘事的手法以及主題意旨上,《江談抄》詩話有如模寫北宋詩話的形態。本書有兩樣特徵,都與北宋詩話相通:一、沒有系統或完整的詩學理論,架構鬆散、多瑣事趣聞的雜錄;二、書中主題跨涉「論詩及事」、「論詩及辭」的範疇。虎關師鍊的《濟北集》中所纂述的詩話,向來被認為是日本詩話的濫觴。不過,《江談抄》的詩話雖無詩話之名,卻有詩話之實,且收載的詩話數量遠勝《濟北集》。也就是說,《江談抄》是日本最早受到宋代文學影響的作品。Item 《注好選》と敦煌啓蒙書(京都大学文学部国語学国文学研究室, 2013-03-01) 李育娟Item 《注好選》巻上所収逸話と類書――《類林》と《琱玉集》を手掛かりに――(京都大学文学部国語学国文学研究室, 2015-09-01) 李育娟Item 《注好選》所引の〈仲尼遊方問録〉考(2011-11-04) 李育娟Item 《注好選》所徵引中國典籍及佚書研究(I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2-07-31) 李育娟平安中期以後的社會為推廣教育及童蒙的學習,盛行編撰漢詩文的佳句選集、基礎學問的入門書,《注好選》一書也是其中之一。此書雖只是中國及佛教故事的選集,但引文中有不少疑似散佚的中國典籍或章句,如書中所引《仲尼遊方問錄》、《文場秀句》、《抱朴子》、《白虎通義》、《十節記》等,有不少故事或摘句是現存典籍中未見的內容。 《注好選》所引用的這些中國或佛教故事,必然是抄寫自某些典籍文獻,但作者抄錄引用的方式,提高不少調查的困難度,因此截至今日,《注好選》的研究多以和孝子傳、佛教故事間的關聯為主,少見佚書的調查。 此書的編寫動機在於選取重要的知識或佳話提供童蒙學習,也就是說,它的選文受到當時知識階層的認可,具有普遍價值及代表性。因此,調查它所引用的文獻資料,除了可更完整呈現當時學問的基層實態,並可能循線比對出散失的典籍、摘句。本研究計畫擬針對《注好選》書中所引中國典籍及疑似散失的章句進行全面調查。Item 《注好選》所徵引中國典籍及佚書研究(II-II)(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2013-07-31) 李育娟平安中後期成書的《注好選》一書分為上、中、下三卷,為中國及佛教故事的選集。 據今野達氏的研究,《注好選》書中所收錄的這些中國或佛教故事,並未直接參考原書, 而是抄寫自某些間接性的文獻。但作者抄錄引用的方式,提高不少調查的困難度,因此 截至今日,對編寫《注好選》一書所使用的間接性書籍的研究沒有任何進展。 而筆者調查發現,《注好選》中一部分記事與敦煌的知識類通俗讀物關係密切,這 些書在中國本土或日本皆已散失。且《注好選》另一群組的中國故事與敦煌文書也有關 聯。 由部分文獻資料的比對結果來看,初步研判《注好選》中的中國名賢故事,極可能 是透過《類林》、《琱玉集》、《事森》等《類林》系的唐代私撰類書編寫而成。這些《類 林》系的敦煌類書殘缺頗為嚴重,相對地《注好選》的本文雖稍經改寫,但大多完整的 保存下來。因此比對出《注好選》中哪一些故事是來自這些唐代類書,對於復原《類林》 系類書一事有極大的助益。本研究今年度的計畫擬針對《注好選》中《類林》系私撰類 書的引用狀況展開調查。